上海沪工(603131) 上海沪工拟80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沪航卫星
来源:配资分析发布时间:2020-05-25
上海沪工(603131) 上海沪工拟80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沪航卫星...
投资热情减弱,外资撤离新兴市场资金流出新兴市场波及RQFII-ETF基金,6月份以来约有20亿资金流出,截至6月14日,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中证100ETF和嘉实明晟A股ETF规模分别较5月底减少1260万、3940万和1120万基金单位,甚至还出现2.335亿基金单位的规模增长,4月份和5月份规模分别缩水1290万和1710万基金单位,二季度以来累计赎回4260万基金单位,以易方达中证100ETF赎回最为严重,该基金去年底规模为4.326亿基金单位,该基金截至上周五的总规模为1.864亿基金单位,分析人士认为,近期这些ETF赎回加大应与资金流出新兴市场有一定关系,这些ETF在今年以来均出现了显著下跌,至少从折价情况和赎回情况看。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光学镜头蓬勃发展,优质赛道助力公司空间广阔 手机镜头不断升级和创新带来镜头需求继续爆发,Counterpoint预测2021年三摄渗透率将达到50%,三摄四摄成为主流配置直接带来镜头和模组数量需求量的提升,同时汽车智能化,家电智能化,VR/AR等新的领域也给镜头需求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公司持续在光学镜头赛道上发力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高速发展,光学技术积累深厚,全产业链发展有望复制行业龙头成长之路 公司早在2010年以前就已进行光学镜头和光学模具的研发和制造,现已形成“镜片-镜头-模组”全产业链设计和制造能力,随着光学镜头进入高像素和应用多样化时代,镜头行业逐步变为技术驱动型产业,具备技术开发能力和上下游配套能力的厂商将更加具备竞争优势,公司车载镜头已导入Tesla/Valeo/Magna等一线厂商,手机镜头已导入三星、华为等国际一线品牌,正是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们认为公司将复制行业龙头成长之路实现长周期的稳步壮大,显示屏业务稳定,产能扩张叠加下游复苏助力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触控显示业务同样打造从ITO sensor到触控模组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模式,可低成本满足多样化需求,公司客户为三星、京东方、深天马、VIVO等一线厂商,随着下游面板行业复苏,公司作为龙头厂商配套供应商将受益于行业回暖,同时公司产能在不断拓展,重庆项目建成投产已具备8000万片/年产能,同时年产3000万片COF和AMOLED触显项目已开始建设,印度3000万片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产能爬坡叠加下游回暖将推动公司触控显示业务业绩继续增长,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随着公司光学产品体系日益完善,随着镜头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和下游客户持续导入,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考虑到公司在光学领域全产业链研发制造能力的稀缺性和镜头赛道蓬勃发展带来的业绩弹性,给予2020年40倍估值较为合理,对应股价为26.4元/股,给予“买入”评级。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行业空间广阔且具备壁垒 在全国范围内,公司支线机场覆盖率低于50%,未来5年内,国内新增支线机场将超过100个,公司通过中转和环飞构建的支线网络是竞争壁垒,能够最大限度地聚集客流量,提高飞机利用率,降低单位成本,在经济性和通达性上具备显著优势,由于缺乏适合支线市场的网络支持,干线航司执飞支线航班的经济性将很难超越公司,我们预计,无限额模式下的航班班次将保持每年18%-19%的同比增速,市场担心高铁会给支线航空需求带来较大冲击,在地形复杂的低线区域,相比高铁,航空在成本、通达性、时效性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我们预计,整体客座率有望在当前80%的水平上继续提升,支线补贴有望稳定可持续增长 市场担心支线补贴的波动会影响公司业绩增长,支线航空具备公共服务属性,1979年至今,美国政府通过“基本航空服务计划”支持支线航空发展,补贴金额稳定增长,民航发展基金和地方财政支出支持中国支线机场的建设和支线航班的开通,我们预计,公司获得的支线补贴将随着航班班次的增加稳定可持续增长,通程产品有望贡献业绩弹性 预计2020-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亿元、6.2亿元、7.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8.5%、26.0%、24.0%,对应PE分别为14.2倍、11.2倍、9.1倍,核心风险 航油成本增长超预期,人工成本增长超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孙昌旭特地给自己买了副新眼镜,小米此次投资浮盈1.5亿元之多,约定叶勇将其持有的方邦股份3.33%的股份合计200万股,在IoT模组上,小米多次突击入股科创板概念企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小米集团子公司PeopleBetter曾于2020年11月2日与晶晨股份签订《股份转让协议》获得其3.51%的股份,是小米电视盒子的主要供应商,小米在芯片这一块很容易吃亏,当时占主导的还是海外芯片,但大家当时都不敢引入本土芯片,小米做投资从来不是财务投资。
上海沪工拟80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沪航卫星,请大家继续观看更多上海沪工(603131)内容。